百望股份近日在上海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,公布了公司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。数据显示,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.476亿元,同比增长23.5%;整体毛利率由39.2%提升至46.6%;净利润为360万元,调整后净利润为460万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AI相关业务收入首次实现规模化突破,达到6086万元,占总营收的17.5%,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百望股份CEO付英波在发布会上表示,这份财务表现不仅代表公司上市首年的稳定交付,也表明产业AI正在逐步进入价值兑现阶段。他强调,AI在企业中的角色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生产力底座。
发布会上,百望股份首席专家续岩发布“企业级智能体矩阵”,据介绍,公司依托金盾交易智能体、问数经营决策智能体和睿界金融智能体等智能体矩阵,正在部署专属智能体在二十余个行业场景的落地,这些产品被设计为可直接嵌入企业流程的“任务型智能代理”,可实现即插即用。
不同于需要企业自行训练的通用型AI,百望的行业专属智能体基于其在财税和交易领域十余年的数据沉淀,具备更高的适配性。用户方面表示,这使得其智能体能够帮助企业跨越“培养小白”的阶段,直接“招聘”到“成熟职员”投入企业运营。
现场,中远海运科技与百望股份联合发布税务合规智能体一体机,意在为更多企业用户提供即开即用的智能体解决方案。
百望股份管理层认为,能在AI时代迅速实现转型,离不开三方面的优势:
数据:依托十余年电子发票与交易场景,形成高度结构化的企业级数据资产;
产品:通过SaaS、API和私有化部署,实现智能体的标准化交付与快速复制;
生态:与高校、央企及科技企业联合创新,推动跨行业的智能体落地。
公司方面认为,这一“数据—产品—生态”的飞轮机制,是其率先实现AI业务规模化收入的关键。
在提及未来发展战略,百望股份指出,将围绕“AI驱动”和“国际化”双轮引擎展开,在国内,公司将继续加速行业智能体的落地,覆盖大企业定制化需求与中小企业的云化需求;在国际市场,公司计划依托Tax Swift Agent平台,年底前实现20个国家“一键通关”,为跨境电商和出海企业提供智能化合规服务。
在AI行业普遍面临“技术领先但变现困难”的背景下,百望股份半年报所呈现的数据,显示出其“场景聚焦+智能体矩阵”的商业模式具备一定可行性。业内人士认为,AI行业正在经历分化:通用型路径的落地难度较大,而垂直场景智能体更容易形成稳定的商业回报。
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不只是数字本身,而是企业能否持续跑通价值兑现路径。从这一角度来看,百望股份的半年报为“AI下半场”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。